汪进教授生动地介绍了自己科研探索艰辛之路,激励母校师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发现真知。他深入浅出详细介绍了“非编码RNAs作为胰腺癌特异分子靶标研究”过程和成果。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迅速,恶性度高,病死率接近100%,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6%。因为约80%的患者被诊断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治愈性切除的机会,这就需要确定及时有效发现胰腺疾病和特异性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汪进介绍,胰腺癌的发病因素中,遗传物质的不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包括一些非编码RNA(ncRNA)的改变。而血循环中的外泌体携带有肿瘤相关的ncRNA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且在肿瘤细胞中有异常表达。汪进团队便考虑从外泌体中的ncRNA入手,寻找可用于液体活检的生物标志物。经过筛选研究,团队最终选定了miRNA进行深入探索,以实现无创或微创的液体活检,获得有效的生物信息学。
汪进教授在胰腺癌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分享给大家带来不少启示,他还与在场师生就专业学习、科研思维和科研工作开展等相关话题展开了积极热情地互动交流。医学院此次报告会在学校召开第七届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大会之际举办,响应了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要求,拓展了学院师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科研创新的热情。(通讯员 方迎艳)
【专家简介】
汪进,教授,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及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PI。200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DDK)和美国德州大学 M.D.爱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后。已获得美国The Anne Eastland Spears消化道肿瘤研究奖,上海市浦江人才和上海金山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称号。研究领域为恶性肿瘤及感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机制研究,特别是非编码RNAs在消化道肿瘤和HIV合并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研究。已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50多篇SCI论文及主编肿瘤外泌体研究及HIV合并肿瘤学中英文书籍各一部。近年来已获得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北京佑安肝病感染病医疗联盟项目等课题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