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保障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正常和安全运行,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迅速、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保护师生人身安全。以《湖北理工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为指导》,制定本应急预案。
2 总则
2.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验室人员应增强安全意识,充分认识事故危害,掌握防护和应变措施,注重预防,尽最大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救治、后处理;先处理、后报告的应急处理原则。
3事故处理程序
3.1现场人员根据相关应急处置办法,安全、妥善开展紧急救护工作,现场救护临时负责人可根据情况第一时间拨打110、120或119电话求助,并立即向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或相关院领导报告。
3.2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接到报告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挥现场处置工作,通知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向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小组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3.3在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小组指挥下开展抢救、抢险,把损失、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的突发事件是指在重点实验室范围内突然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触电、烫伤、锐器伤安全事故。
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5.1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四种:化学品伤害皮肤、眼睛等外部器官;毒气由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引起中毒;化学品入口中毒;化学品泼洒。
5.2实验过程中若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溅洒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洗眼器)进行冲洗(若眼睛受伤,切勿用手揉搓),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视情况及时送医就诊。
5.3如果发生气体中毒,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并疏导实验室人员撤离现场。将中毒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解开领口,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情况较重者尽快安排吸氧,出现昏迷等严重情况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5.4如发生入口中毒,酸碱类物品应首先大量饮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送医院救治;重金属盐中毒,首先饮一杯含有几克硫酸镁的水溶液,立即送医救治,不要服用任何催吐药,以免发生危险;砷或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立即就医;其它毒物中毒,原则上应首先催吐,然后送医救治。
5.5化学品泼洒处理流程
5.5.1 泼洒处理箱:化学防护服、护目镜、橡胶防化工作手套、脚套、吸附棉条、吸附棉、废弃物垃圾袋、夹链袋、小镊子、 化学品泼洒处理流程图、“泼洒处理”的警示标识。
5.5.2明确标识泼洒处理箱的存放地点
5.5.3撤离房间
5.5.3.1 发生化学品泼洒时,立即撤离无关人员,撤离人员脱去个体防护装备,用水清洗所暴露皮肤。
5.5.3.2 关门并张贴“泼洒处理”的警告标识。
5.5.4 泼洒区域的处理
5.5.4.1 取化学品泼洒箱,穿着个体防护装备后进入室内。必要时,配备一名现场指导人员。
5.5.4.2 判断污染程度,用吸附棉垫覆盖泼洒物,外围围吸附棉条。
5.5.4.3 将吸附了泼洒物的吸附棉条或棉垫,连同泼洒物收集到废弃物垃圾袋,并反复用新的吸附棉垫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的玻璃或其它锐器用镊子处理。所处理的泼洒物以及处理工具全部置于废弃物垃圾袋并封好。
5.5.4.4 用水擦拭被污染的区域。
5.5.4.5 脱去个体防护装备,将暴露部位向内折,置于废弃物垃圾袋并封好。
5.5.4.6 洗手。
5.5.4.7处理清除泼洒物过程中的所有废物。
5.5.5 生物安全柜内泼洒的处理
5.5.5.1 处理泼洒物时不要将头伸入安全柜内,也不要将脸直接面对前操作口,而应处于前视面板的后方。
5.5.5.2 如果泼洒的量不足1ml时,可直接用吸附棉垫擦拭。
5.5.5.3如泼洒量大或容器破碎,按如下操作:
①取化学品泼洒箱,穿着个体防护装备后进入室内;
②使生物安全柜保持开启状态;
③在泼洒物上覆盖吸附棉垫,外围围吸附棉条;
④在柜内对所戴手套消毒后,脱下手套。如果防护服被污染,脱掉防护服后清洗暴露位;
⑤穿着防护装备;
⑥将吸收了泼洒物的吸附棉垫连同泼洒物收集到废弃物垃圾袋中,并反复用新的吸附棉垫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的玻璃或其它锐器用镊子处理;
⑦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表面以及前视窗的内侧;
5.5.5.4 如泼洒物流入生物安全柜内部,需要评估后采取适当措施。
5.5.6 评估与报告
5.5.6.1对泼洒处理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对存放室进行消毒处理和对暴露人员进行医学评估。
5.6化学品泼洒处理流程图

6实验室触电、锐器伤、烫伤应急处理预案
6.1触电事故,应首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切不可在为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直接接触触电者;如果漏电严重,切断电源后,立即通知电工处置,并指挥实验室人员撤离;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马上送医救治。
6.2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生被污染的金属锐器损伤、被动物咬伤的情况,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酒精、碘伏等)消毒,处理伤口,必要时及时就医并按不良事件上报。
6.3发生烫伤:如皮肤未破及未起泡的情况下,及时将烫伤部位进行冷水冲洗或冷敷,如皮肤起泡或破溃,用洁净或无菌纱布、毛巾覆盖伤口,尽快到医院就诊。
7 报部门负责人,至“不良事件通报”系统通报。